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普遍需求有哪些,文明实践的“菜单”就制定哪些。今年以来,瑞安市全力打造十大文明实践爱心品牌,为拓展志愿服务空间和内容明确方向、奠定基调。
11月27日中午,环卫工人张大姐一停好清洁车,便迫不及待前往位于瑞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西侧的明德爱心亭。临近饭点,爱心亭门口已排起长队,其中有保洁员、环卫工以及许多上年纪的老人。在透明门玻璃后,瑞安市雨花乐和义工社的志愿者们正熟练地将饭菜盛入一次性快餐盒。蒸山药、千张丝炒绿豆芽……几样家常菜香气四溢,拿到餐食的张大姐连声向志愿者们道谢。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到哪里。去年12月,瑞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雨花乐和义工社设计打造明德爱心亭。今年3月,明德爱心亭正式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已向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及有需要的市民发放免费午餐共计两万余份,每天服务市民逾百人。“明德爱心亭”志愿服务品牌的打造,不仅是瑞安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也是进一步擦亮“文礼呈瑞·明德致安”城市文明品牌的有力举措。
爱心供餐,“浙风十礼”沁人心
一走近明德爱心亭,便能看到门上印有与“浙风十礼”相关的宣传标语。作为弘扬文明有礼、尊老爱幼美德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的窗口,明德爱心亭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浙风十礼”的精神内涵相融合,着力营造“知礼、懂礼、学礼、用礼”的浓厚氛围。
明德爱心亭采取统一配菜、统一制作的形式,提供时蔬炒饭、龙须粉干、什锦香饭、蒲瓜麦几、香酱拌面等七种样式,实现“每天不重样,一周一循环”。
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每天上午10时30分,明德爱心亭都会准时开门迎客,为有需要的群众送上健康营养的饭菜。每逢节假日或传统佳节,来到明德爱心亭,还可以收到端午粽、清明饼、月饼等传统美食。以富含节日气息的美食为媒介,背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明德爱心亭,进一步发挥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优势,让“有礼”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细微处。
公益助餐,更多老人得实惠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成为每个家庭必须面临的问题。为进一步扩大受益群众范围,瑞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动活跃在上望、玉海等街道的雨花乐和义工社孝老敬老服务站,为有需要的困难老人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经过前期调研走访,志愿者确定服务对象名单,再结合老人对餐食及配餐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探索出“服务站 配送入户”的模式,即通过专人对接、定点送餐的服务,有效解决部分留守老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的“出门难”“买菜难”“吃饭难”问题,让他们吃得省心、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细节之处,更显温暖。由于服务对象大多为老年人,厨师选菜、做菜都会遵循他们的口味和习惯,包括制餐用料讲究软烂清淡,避免高盐高脂。如果遇到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老人,还会提前在饭盒上挂好标签,按照老人们不同的偏好食物、禁忌过敏、饮食种类等,为其开展“私人定制”。例如有的老人饭量不大,就会少打点;有的老人希望多送一些餐食,可以一餐吃两顿。这种“点对点”精准送餐入户方式尽最大可能照顾到所有老人的特殊需求,让志愿服务活动更加精准、更有质效、更显温度。
优化管理,志愿服务有保障为确保明德爱心亭运行管理更加专业,相关负责人就不同岗位制定了不同的标准规范。参与制餐的厨师们需要穿戴洁净的工作服,登记菜肴来源,记录厨具餐具消毒情况,做好健康证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以保障群众饮食安全。
由于固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志愿者,大多来自于瑞安市雨花乐和义工社,管理人员根据报名情况进行排班轮值,确保每天会有三至四人在岗,并安排值班店长一名,负责当天事务安排,使志愿者们能够日常化、制度化地参与服务活动。爱心在传递,温暖在流淌。到了周末或是寒暑假,还会有家长带着小朋友加入志愿者队伍,为公益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每一盒冒热气的暖心饭菜,每一次有温度的关爱服务,让文明实践如阵阵清风,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滋养百姓的幸福生活。